营口地区历史悠久。在今营口市东部的永安镇西田屯村金牛山发掘的早期智人头盖骨化石证明,早在2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五千多年前,尧、舜以九州分天下,营口属青州。商周时期,分天下为十二州,营口属幽州。燕、秦时营口属辽东郡。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在今营口南部熊岳镇温泉村置平郭县(另一说在今盖州城),北部在今大石桥市汤池镇英守沟村置安市县,两县均隶辽东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平郭、安市两县隶中辽郡。鲜卑族的慕容政权于公元385年(东晋太元二十年)在平郭置平州领辽东、玄菟(汉武帝所置,地域包括今吉林南境等地)等四郡。命慕容佐为刺史镇守之。平州是历代在营口地区设置的最高地方政权。高句丽政权于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置建安、安市两城。唐置建安都督府、安市州。公元九世纪初,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辽王朝。在营口地区置辰州领建安县,卢州领熊岳县,铁州领汤池县,耀州领岩渊县,归州领归胜县,隶东京府。公元十一世纪,女真族建立金王朝,置盖州领建安、熊岳、汤池三县,隶东京路。另置管理女真人的别里买、本得安、按春和曷速馆四个猛安及若干谋克。公元1271年蒙古族建立元王朝,置盖州隶辽阳路。明代,南部置盖州卫,其管辖范围北至大石桥博洛铺镇,南至大连瓦房店市,西至渤海岸,东至岫岩县;北部置海州卫,均隶辽东都司。清王朝统一中国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置盖平县,隶奉天府。旗人另置八旗盖州城防尉、熊岳防守尉,隶熊岳副都统。
营口市区位于辽河人海口处,由于潮涨潮落,市区冲刷出纵横交错的沟渠,有些根据当时地貌而得的地名至今仍有保留,如西潮沟、双桥子、水晶宫等。很早以前,各地船舶由渤海驶入辽河进行商业活动。清顺治八年(1651年)朝廷从山东移民到营口。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朝廷安置蒙古巴尔虎人在营口一带放牧。他们的窝棚连接成片,远看就像军营一般,人们就称这一带为“营子”。潮落时潮沟干涸,潮涨时水没于沟。故取名为“没沟营”。“营口”是早期清政府所称的“没沟营口岸”的简化,1866年,清政府增设营口海防同知厅,管理海疆治安。这是清朝首次以“营口”命名的官方机构。营口水上交通方便,国内商人纷纷来营口经商。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代替牛庄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外开放的“中国十大港口”之一。同时,清政府将原设在河北省榆关的山海关的海局迁到今营口(西海关),设山海关监督管辖之。1864年(清同治三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在营口设山海关税务司(东海关)。营口开港后,英、法、德、日、美、俄、瑞典、荷兰、挪威等国家在营口设立领事馆、教堂,开设银行、洋行,进行资源掠夺和文化侵略,实行殖民统治。清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立奉锦山海关兵备道,首任道台俊达(二品花翎)兼山海关监督,管辖西起山海关,东到鸭绿江口整个辽东地区的涉外,厘税等事务。
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设置营口直隶厅,直属奉天省管辖。营口直隶厅管辖范围是:北起大洼,南至蓝旗,东起大石桥,西至沿海。1913年,改营口直隶厅为营口县,所辖区域不变。1923年东三省巡阅使张元奇指令,在东北部分地区(奉天,营口,安东……)实行市政制度。同年11月1日,营口市政公所成立,市长曲廉本。市政公所下设秘书科、总务科、工程科、教育科、卫生科、财政科等办事机构,有市政委员15人。1938年5月,日伪政权将营口县改称营口市,下设8个区。1945年10月20日,营口市第一次解放,成立营口市民主政府。1948年11月2日,营口最后解放。1949年5月1日,营口市民主政府改称为营口市政府。1959年1月5日,盖平县、盘山县、盘锦农垦局划归营口市管辖。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从营口市划出。6月,盖县、营口县划归辽南专署管辖。1969年1月,盖县、营口县、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73年,海城县划归鞍山市管辖。1975年1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85年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盘锦市管辖。至此,营口市管辖盖县、营口县及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鲅鱼圈区。1992年11月,盖县改为盖州市(县级),营口县改为大石桥市(县级)。2003年4月,盖州市的熊岳、芦屯、红旗3镇划归鲅鱼圈区管辖。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省级),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均坐落在市区内。 |